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以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为抓手构建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1-04-25 17:57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
字号:[ ]

第35期

    粮食高质量发展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强。近几年,全区耕地质量进一步提升,土壤环境明显改善,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新进展,确保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20年,粮食产量达到了732.8亿斤,实现“十七连丰”,创历史新高,粮食贡献量达450亿斤。与此同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地方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和粮食市场执法监管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粮食宏观调控和应急能力持续增强,粮食库存充足,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得到可靠保障,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保证了市场供应,经受住了疫情考验,为稳物价、促增收、提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自治区粮食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自治区时强调,“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做贡献”。要完成总书记交给自治区的任务,就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尚无这方面的评价标准,迫切需要探索建立一套粮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分析内蒙古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现状,打造粮食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为引领自治区粮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是全国首支粮食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立足构建综合性、全范围指标体系。一方面,契合了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另一方面,契合了“十四五”时期国家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全方位科学监测,该指数不仅能真实反映内蒙古粮食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短板弱项,还可以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数字化观察窗口,为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提供客观衡量标准, 有助于更加客观、全面地去把控当前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存在哪些问题、落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措施是否有力等方面具有“指示器”和“风向标”的作用。有了这一系列评价体系,并持之以恒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提升内蒙古农畜产品影响力,有利于推动绿色、节能、低碳、环保、高效技术等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随着指数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定期跟踪监测,必将对内蒙古统筹粮食全产业链协同联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该指数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粮食生产、仓储物流、粮食加工、粮食购销、应急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考虑粮食“产购储加销”各个环节中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等关系。从指数运行结果来看,2015-2019年,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达5.3%,在粮食生产、仓储物流、粮食加工、粮食购销、应急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等方面的探索成效显著,特别是粮食生产、粮食购销和综合保障能力分项指数显著增长,成为驱动总指数上升的重要因素。其中,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面积、社会化服务机构数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和应急网络分项指数增长尤其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成效:一是保护和调动了生产者种粮积极性。调整完善了生产经营方式、粮价形成机制和支持保护政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推行收储制度改革,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已经确立,优良优价得到充分体现。二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粮食产量跃上了700亿斤台阶。2020年达732.8亿斤,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8位,人均占有量列全国第2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28斤。2011—2019年,粮食增产量占全国粮食总增产量比例为16.63%,约为六分之一。三是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储备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粮食储备库存充实,粮食市场体系、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应急保障、质量保证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挑战能力大幅提升,保证了军需民食,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四是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有效增加。优质小麦、稻谷和杂粮杂豆的产量持续增加,原粮及产成品折粮对其他省的贡献量达450亿斤,肉类总产量达到264.6万吨,牛奶产量达577.2万吨,是全国唯一超过500万吨的省区。五是粮食安全服务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做到了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流通顺畅。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以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为抓手构建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1-04-25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
朗读

以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为抓手构建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第35期
      粮食高质量发展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强。近几年,全区耕地质量进一步提升,土壤环境明显改善,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新进展,确保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20年,粮食产量达到了732.8亿斤,实现“十七连丰”,创历史新高,粮食贡献量达450亿斤。与此同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地方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和粮食市场执法监管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粮食宏观调控和应急能力持续增强,粮食库存充足,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得到可靠保障,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保证了市场供应,经受住了疫情考验,为稳物价、促增收、提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自治区粮食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自治区时强调,“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做贡献”。要完成总书记交给自治区的任务,就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尚无这方面的评价标准,迫切需要探索建立一套粮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分析内蒙古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现状,打造粮食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为引领自治区粮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是全国首支粮食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立足构建综合性、全范围指标体系。一方面,契合了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另一方面,契合了“十四五”时期国家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全方位科学监测,该指数不仅能真实反映内蒙古粮食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短板弱项,还可以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数字化观察窗口,为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提供客观衡量标准, 有助于更加客观、全面地去把控当前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存在哪些问题、落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措施是否有力等方面具有“指示器”和“风向标”的作用。有了这一系列评价体系,并持之以恒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提升内蒙古农畜产品影响力,有利于推动绿色、节能、低碳、环保、高效技术等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随着指数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定期跟踪监测,必将对内蒙古统筹粮食全产业链协同联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该指数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粮食生产、仓储物流、粮食加工、粮食购销、应急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考虑粮食“产购储加销”各个环节中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等关系。从指数运行结果来看,2015-2019年,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达5.3%,在粮食生产、仓储物流、粮食加工、粮食购销、应急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等方面的探索成效显著,特别是粮食生产、粮食购销和综合保障能力分项指数显著增长,成为驱动总指数上升的重要因素。其中,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面积、社会化服务机构数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和应急网络分项指数增长尤其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成效:一是保护和调动了生产者种粮积极性。调整完善了生产经营方式、粮价形成机制和支持保护政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推行收储制度改革,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已经确立,优良优价得到充分体现。二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粮食产量跃上了700亿斤台阶。2020年达732.8亿斤,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8位,人均占有量列全国第2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28斤。2011—2019年,粮食增产量占全国粮食总增产量比例为16.63%,约为六分之一。三是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储备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粮食储备库存充实,粮食市场体系、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应急保障、质量保证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挑战能力大幅提升,保证了军需民食,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四是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有效增加。优质小麦、稻谷和杂粮杂豆的产量持续增加,原粮及产成品折粮对其他省的贡献量达450亿斤,肉类总产量达到264.6万吨,牛奶产量达577.2万吨,是全国唯一超过500万吨的省区。五是粮食安全服务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做到了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流通顺畅。
  

第35期

    粮食高质量发展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强。近几年,全区耕地质量进一步提升,土壤环境明显改善,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新进展,确保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20年,粮食产量达到了732.8亿斤,实现“十七连丰”,创历史新高,粮食贡献量达450亿斤。与此同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地方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和粮食市场执法监管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粮食宏观调控和应急能力持续增强,粮食库存充足,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得到可靠保障,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保证了市场供应,经受住了疫情考验,为稳物价、促增收、提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自治区粮食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自治区时强调,“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做贡献”。要完成总书记交给自治区的任务,就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尚无这方面的评价标准,迫切需要探索建立一套粮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分析内蒙古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现状,打造粮食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为引领自治区粮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是全国首支粮食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立足构建综合性、全范围指标体系。一方面,契合了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另一方面,契合了“十四五”时期国家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全方位科学监测,该指数不仅能真实反映内蒙古粮食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短板弱项,还可以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数字化观察窗口,为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提供客观衡量标准, 有助于更加客观、全面地去把控当前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存在哪些问题、落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措施是否有力等方面具有“指示器”和“风向标”的作用。有了这一系列评价体系,并持之以恒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提升内蒙古农畜产品影响力,有利于推动绿色、节能、低碳、环保、高效技术等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随着指数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定期跟踪监测,必将对内蒙古统筹粮食全产业链协同联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该指数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粮食生产、仓储物流、粮食加工、粮食购销、应急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考虑粮食“产购储加销”各个环节中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等关系。从指数运行结果来看,2015-2019年,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达5.3%,在粮食生产、仓储物流、粮食加工、粮食购销、应急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等方面的探索成效显著,特别是粮食生产、粮食购销和综合保障能力分项指数显著增长,成为驱动总指数上升的重要因素。其中,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面积、社会化服务机构数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和应急网络分项指数增长尤其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成效:一是保护和调动了生产者种粮积极性。调整完善了生产经营方式、粮价形成机制和支持保护政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推行收储制度改革,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已经确立,优良优价得到充分体现。二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粮食产量跃上了700亿斤台阶。2020年达732.8亿斤,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8位,人均占有量列全国第2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28斤。2011—2019年,粮食增产量占全国粮食总增产量比例为16.63%,约为六分之一。三是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储备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粮食储备库存充实,粮食市场体系、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应急保障、质量保证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挑战能力大幅提升,保证了军需民食,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四是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有效增加。优质小麦、稻谷和杂粮杂豆的产量持续增加,原粮及产成品折粮对其他省的贡献量达450亿斤,肉类总产量达到264.6万吨,牛奶产量达577.2万吨,是全国唯一超过500万吨的省区。五是粮食安全服务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做到了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流通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