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
【下周玉米产区高温多雨需重点防治玉米螟】中央气象台监测,【北方四港玉米下海量减少】截至6月27日,北方四港玉米库存272.4万吨,周环比减少8.6万吨,比3月份高点下降244万吨,降幅47%左右,同比增加2.1万吨。其中北良港7.3万吨,大窑湾25万吨,锦州港126.9万吨,鲅鱼圈113.2万吨。当周北方四港下海量共计25.2万吨,周环比减少8万吨。
【玉米期货减仓下行】7月2日,大商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2363元/吨,当日下跌20元/吨,周环比下跌14元/吨,跌至60日均线附近,持仓量93万手,周环比减仓6.7万手;锦州港二等玉米平仓价2410元/吨,主力合约基差-47元/吨。受政策性粮源拍卖对市场影响,短期内玉米期货价格偏弱运行。
【东北玉米价格以稳为主】7月2日,黑龙江绥化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国标三等,下同)2280元/吨,佳木斯2190元/吨,齐齐哈尔2260元/吨,大庆2210元/吨;辽宁铁岭2300元/吨,沈阳2310元/吨;吉林松原、四平2260元/吨,长春2280元/吨;内蒙古通辽2360元/吨,赤峰2380元/吨,较上一日均持平。
【心态博弈东北玉米价格窄幅震荡】东北玉米现货进入心态博弈阶段,一方面,基层余粮持续消耗,本年度进口饲料粮数量减少,贸易商挺价心态较强;另一方面,市场考虑政策性粮源投放,叠加小麦饲用范围逐渐扩大,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制。综合来看,短期内玉米现货价格将以窄幅震荡为主。
【逢低买盘美玉米期货价格上涨】7月2日,CBOT玉米9月期价上涨12美分,报收418美分/蒲式耳;12月期价上涨11.5美分,报收433.5美分/蒲式耳。美国市场将于周五休市,长周末前交易商调整仓位,加上逢低买盘,推动玉米价格反弹。
【稻米市场】
【主产区新季早稻零星上市】近日广东、湖南、江西等主产区早稻陆续成熟收割,部分地区零星上市。由于上市量较少,潮粮收购价依质跨度较大,多为90~98元/百斤,后期随着上市量增加,市场价格将逐渐趋稳。2025年早稻生长期光温水条件适宜,成熟期较往年有所提前,预计下周主产区早稻将进入批量收购期。
【销区大米价格保持稳定】7月2日,广东东莞常平市场湖北产优质晚籼米批发均价4990元/吨,江苏产优质杂交晚籼米批发均价4410元/吨,黑龙江产普通粳米批发均价48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浙江杭州市场安徽产优质晚籼米批发价4280元/吨,江苏产粳米批发价4500元/吨,黑龙江产圆粒粳米批发价4700元/吨,黑龙江产长粒粳米批发价644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销区大米市场购销清淡】本周销区大米市场购销清淡,受成本支撑米价保持稳定。进入7月大中院校陆续放假,集团性消费减少,大米终端需求更显疲软。贸易商走货不快,库存消化缓慢,同时考虑到夏季大米储存成本较高,多维持合理库存随用随采,采购积极性欠佳,预计短期内米价仍以稳为主。
【IGC:2025/26年度泰国大米产量预计2040万吨】国际谷物理事会(IGC)报告显示,预计2025/26年度泰国大米产量2040万吨,与上月预测持平,略低于上一年度的2050万吨;大米出口量750万吨,较上月预测值下调10万吨,与上年持平;大米期末库存330万吨,与上月预测持平,上年为310万吨。
【IGC:2025/26年度越南大米产量预计为2860万吨】国际谷物理事会(IGC)报告显示,预计2025/26年度越南大米产量为2860万吨,与上月预测持平,略高于上一年度的2820万吨;大米出口量为800万吨,与上月预测持平,与上年持平;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220万吨,与上月预测持平,上年为210万吨。
【小麦市场】
【河北省启动202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7月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关于在河北省启动202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通知。根据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等相关政策规定,经研究,同意自2025年7月3日起在河北省内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202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昨日麸皮价格上涨】7月2日,河北石家庄麸皮出厂价1920元/吨,河南郑州1960元/吨,山东济南1920元/吨,江苏徐州1960元/吨,安徽宿州1980元/吨,较昨日均上涨20元/吨。近期制粉企业开机率持续处于低位,麸皮供应偏紧,面粉企业对副产品挺价情绪强,下游饲料企业积极补库,麸皮价格偏强运行。
【面粉价格周环比持平】7月2日,河北石家庄特一粉出厂价2720元/吨,河南郑州2700元/吨,山东济南2680元/吨,山西太原2680元/吨,江苏徐州2680元/吨,安徽宿州268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气温偏高,叠加学校放假,面粉市场需求疲软,下游刚需采购为主,面粉价格平稳运行。
【面粉企业理论制粉亏损缩小】近期副产品麸皮和次粉价格上涨,面粉企业理论制粉亏损周环比减少。监测显示,7月2日华北黄淮制粉企业理论平均制粉利润-25元/吨,周环比增加16元/吨,月环比增加53元/吨。其中,河北石家庄-9元/吨,山东济南-56元/吨,河南郑州-8元/吨。
【美国小麦期货价格上涨】7月2日,美国小麦期货价格上涨,CBOT软红冬麦9月期价上涨15美分,报收564美分/蒲式耳;KCBT硬红冬麦9月期价上涨11美分,报收542.25美分/蒲式耳;MGE硬红春麦9月期价上涨20.5美分,报收649美分/蒲式耳。因公共节日,美国市场长周末前空头回补活跃,支撑小麦价格上涨。
【墨西哥干旱致杜伦麦产量锐减将转为净进口国】国际谷物理事会(IGC)数据显示,持续干旱导致墨西哥杜伦麦主产区灌溉水源枯竭,叠加种植面积缩减,预计2025/26年度墨西哥杜伦麦产量将降至60万吨,同比减少80万吨;出口量将降至5万吨,同比减少13万吨,该国将从传统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
【油脂油料市场】
【近期加拿大大草原地区高温干旱不利于油菜生长】6月上旬,加拿大油菜播种结束,加拿大统计局预期播种面积2146万英亩,同比下降2.5%。由于播种以来,大草原地区,特别是曼尼托巴省降雨持续偏低,目前大部地区仍然干旱,不利于油菜出苗、抽薹,可能损害新季油菜籽单产潜力。
【未来两周加拿大大草原地区降雨将略有增多】据世界农业气象预报,7月上半月加拿大大草原地区降雨将有所增加,降雨量较历史均值持平略增。7月7-9月大部地区单日降雨量将超过0.2英寸,曼尼托巴省降雨也将较6月份增多,有利于当地油菜生长。关注后期加拿大大草原地区实际降雨及油菜生长情况。
【多重利多因素支撑加拿大油菜籽期价偏强运行】7月2日,洲际交易所(ICE)加拿大油菜籽期价收盘上涨,其中代表新季油菜价格的11月合约报收734.50加元/吨,单日涨幅3.5%。原因:一是美国可能限制使用北美以外原料生产的生柴申请税收抵免,有利于加拿大菜油消费。二是加拿大油菜播种以来,大草原地区持续高温干旱,不利于油菜生长。三是加拿大陈季油菜籽出口需求旺盛,出口预期从5月份的850万吨上调至900万吨。
【三季度我国进口油菜籽、菜油下降支撑菜油价格】据监测,7月份我国进口油菜籽到港约13万吨,8月份后到港将进一步减少。由于俄罗斯、阿联酋等可供我国进口的菜油逐步减少,预期三季度我国单月菜油进口量将降至10吨左右。供给阶段性减少,而中秋节前下游企业提前备货,需求有望好转,将支持菜油价格逐步转强。关注后续中加经贸政策及我国企业采购油菜籽情况。
【昨日美国大豆期价收盘明显上涨】7月2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价收盘上涨,其中基准合约收高2%,因为市场传言特朗普在访问衣阿华州时可能带来与中国贸易谈判取得进展的消息,市场预期美国大豆出口可能好转。截至收盘,大豆期价上涨13.75~25.75美分,其中8月期价上涨23.75美分,报收1053.50美分/蒲;11月期价上涨20.75美分,报收1048美分/蒲。
【出口销售报告前瞻:大豆出口销售量估计为30~100万吨】美国农业部将在周四发布周度出口销售报告,市场预计这份报告将会显示,截至2025年6月26日的一周,美国大豆出口净销售量位于30~100万吨。其中2024/25年度净销售量估计为30~70万吨,2025/26年度销售量估计为0~30万吨。
【ANEC估计2025年上半年巴西出口大豆6810万吨】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表示,2025年6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为1390万吨,这使得1-6月的出口量达到6810万吨,基本和去年同期持平。
【巴西生物柴油需求预期增加推动豆油价格上涨】巴西国家能源政策委员会(CNPE)计划在今年8月至2026年2月期间,将生物柴油强制掺混比例从目前的14%提高到15%。从2026年3月起,这一比例甚至可能进一步提高到16%。市场预期巴西生物柴油需求增加,提振豆油及大豆压榨消费,支撑豆油价格上涨。6月26日当周,巴西豆油价格上涨了1.1%。
【昨日马来西亚棕榈油期价收盘上涨】7月2日,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榈油收盘上涨,主要因为国际原油、美豆油价格上涨,棕榈油出口需求增加。截至收盘,棕榈油期价上涨68~95令吉不等,其中毛棕榈油基准2509合约报价4063令吉/吨,约合961.0美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95令吉或2.39%。
【BMI:今年下半年棕榈油价格将在3800~4000令吉/吨区间波动】惠誉旗下公司BMI预计,2025年下半年马来西亚棕榈油期价可能在3800~4000令吉/吨之间波动。因为美国生物燃料混合目标政策支撑棕榈油价格,但两大生产国产量增长,下半年供应前景改善将制约棕榈油价格上涨空间。
【经销商估计6月份印度棕榈油进口量激增61%创近11个月来新高】7月中旬印度炼油协会将发布6月份食用油进口数据。经销商估计印度6月份食用油进口总量达到153万吨,环比增长30%,创下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因为国内库存降至四年低点,而棕榈油价格低于豆油和葵花籽油,促使精炼厂增加采购量。
【新西兰机构预测今年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降低】新西兰地球科学局(EarthSciencesNewZealand)最新报告称,今年拉尼娜天气系统形成的概率正在减小。太平洋地区的大气模式虽然仍间歇性地与弱拉尼娜条件相符,但6月份的海洋温度已偏离了之前的拉尼娜式特征,未来至9月的预测期内,热带太平洋地区有大约70%的可能性保持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中性状态。